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教师应该创新地运用生活中的数学,借助生活实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作为初中有经验的数学骨干教师在初中课堂第一节就会创新地寻找并利用“走进数学世界”的生活实例作为初中数学的探路石,从而培养和激起初中生学数学的兴趣和想要探求数学的欲望。我们知道,数学教育体系追求“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就是讲数学知识离不开学生的日常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教学。”数学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陌生的。但生活对于学生而言则是形象的、熟悉的。如果学生能从生活中寻找数学模型,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就能让枯燥单调的数学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就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一、借助生活实例,培养学习兴趣
在讲授新内容之前,教师借用有关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良好手段和方法。
例如:某居民小区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图案由圆和正方形组成(圆和正方形的个数不限)。教学中,课前笔者会让学生去生活小区、广场观察花坛的图案,然后自己再按课本要求设计一副图案。课堂教学中要求同学们谈谈自己观察后的感悟和设计思路,然后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评比,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探讨出最佳方案,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由于是自己亲身去观察——体会——总结——绘制——交流,又是在生活中常遇到的事件,学生便会积极参与。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授类似的问题如设计路标、徽标、广告图案时就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以日常生活中的知识为支点,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的兴趣有个共同的倾向,那就是倾向于与自己关系密切或熟悉的事物。因此,如果把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纳于课堂中来,都会引起其极大的兴趣,与其产生共鸣。
例如:笔者在教学概率时找了这样一个实例:深夜,一辆出租车被牵涉进一起交通事故,该市有两家出租车公司,红色出租车公司和蓝色出租车公司,其中红色出租车公司和蓝色出租车公司分别占整个城市出租车的15%和85%。据现场目击证人说,事故现场的出租车是红色的,并对证人的辨别能力做了测试,测得他辨认的正确率80%,于是警察就认定红色出租车具有较大嫌疑。你觉得警察的这种判断对红色出租车公平吗?
从列表中可以看出,当证人说出租车是红色时,它确实是红色的概率为120/290≈0.41,而它是蓝色的概率为170/290≈0.59。在实际数据面前,作为交警以证人的证词作为推断的依据对红色出租车显然是不公平的。上述答案令人惊奇,可见,“直觉”在带给我们“思维闪光”的同时,也会局限我们的思维。无论直觉可靠与否,都必须以坚实的数学理论作后盾。初中数学教学就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且用于生活的理念,使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减少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这对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呢?多年的实践证明:数学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探索多样化的解题策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真切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能积累数学知识,又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
比如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购物打折,外出旅游选择宾馆,银行存款,计算机取款机,宾馆铺地毯等等,都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如布置学生:你家电话的缴费情况记录(一月)?你家生活用塑料袋每天用几个?天气预报的收听?进行统计学知识的训练,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学生普遍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好。可见,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开展有关的课外活动,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教学的自信心。让学生在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大应用”中,实实在在体验到数学的利用价值。从问题中挖掘同学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抓住这份好奇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教材中的找数学规律题,笔者让学生开展了这样一个课外活动:回家用火柴棒搭正方形。如课本图示:请问照这样搭下去,第8个图形需要多少根火柴?第100个图形需要多少根火柴?第n个图形需要多少根火柴?通过这次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身实践,第二天数学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高涨,学习因此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又达到了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趣题、获得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使数学变得充满活力,从而使所学知识变活,做到培养能力与学习知识紧密结合。
五、为学生提供展示观点的舞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题
“生活中的数学题”是近年来中考出现频率相当高的题型。此类题主要考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结合已有数学知识与生活经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工程应用题”时,笔者并没有按照教材中的形式和内容直接展示例题,而是结合现实生活实际改变教材的内容,创设情境,充分演示了工程问题的形成、发展的过程。
示例:国庆期间,学校教学楼至食堂一带要修一条路。现有甲、乙两个工程队进行竞标,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要15天完成。假如你是校长,你认为该怎样招标?说说你的理由。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结合生活经验,各抒己见,精彩纷呈。有的学生认为请甲队修较好,因为甲队修得快;有的学生认为给乙队修,甲队贪快会影响施工质量;有的学生认为请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更合理,因为国庆假期只有7天,修路应抓紧完成,以免影响教学……。本例取材于同学们熟悉的生活事例,生活情境的引人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活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堂教学既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也不能简单地还原学生的生活。数学教师要善于改造生活原生态为我所用,使数学课堂教学真正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经验,充分焕发出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杨伟群.寻找生活与数学教学的结合点[J].教育科研论坛(教师版),2005(Z1).
[2]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学科教育 > >
寻找生活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合点
来源::未知 | 作者:188体育平台_篮球比分直播-投注|官网 | 本文已影响 人
- 上一篇:浅议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下一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随机阅读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学科教育] 浅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
- [学科教育] 优化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浅议
- [学科教育] 如何提高数学课程的课堂教
- [学科教育]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探
- [学科教育] 谈钢琴基本功训练中的几个
- [学科教育] 在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上飞
- [学科教育] 运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能
- [学科教育]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 [学科教育]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提高数
- [学科教育] 开放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
- [学科教育] 中学物理教法选择与优化策
- [学科教育]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常用语举
- [学科教育] 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
- [学科教育] 农村高中美术鉴赏课因材施
- [学科教育] 构建思想品德高效课堂之我
- [学科教育]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